乘风破浪“三主”先锋加力提速勇开新局
——三门峡经济开发区聚焦主责主业、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纪实
全媒体记者徐小龙
水光环绕的城市风景杜杰摄
笃行实干勇担当,踔厉奋发向未来。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三门峡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经济开发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锚定“两个确保”,围绕现代化三门峡建设“13561”工作布局、“新河文山农”五篇文章、聚焦“十个新突破”,以创建国家级经开区为目标,紧盯“三主”作用发挥,突出抓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城市建设和社会稳定等工作,经济社会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发展态势。
回望2024年经济开发区工作
春光和煦时密集部署、夏日繁花中奋力拼搏、秋高气爽时加压奋进、寒冬腊月里集中攻坚……笃行实干一直是经济开发区奋进道路上不变的鲜明“注脚”,全区上下接续凝心聚力、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共同奏响奋发有为、谱写新篇的“经开强音”。
一组最新统计数据,亮出该区2024年勇当经济发展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坚定不移地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成绩单”:
●经济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0.3亿元,同比增长5%,位列全市第三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9亿元,同比增长9%,位列全市第三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9亿元,同比增长7.5%,位列全市第三
●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预计完成21.2%和22.8%,分别高于市定目标6.8个、11个百分点
1
凝心聚力抓创新厚植产业强根基
2024年,经济开发区坚持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全区聚力攻坚、全面发力以新材料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延续良好发展势头,城市“三主”(经济发展主战场、主阵地、主引擎)先锋作用进一步彰显,经济社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市委书记范付中,市委副书记、市长徐相锋等出席年产一万吨电子级高纯石英砂项目开工仪式本报记者徐小龙摄
2025年2月9日,河南省委书记刘宁到三门峡市进行全面调研指导。来到经济开发区超纯矿物新材料产业园,刘宁走进实验室、生产线,详细了解新材料研发中试、产业培育等情况,并作出工作指导,令该区广大干部群众备受鼓舞。连日来,在经济开发区超纯矿物新材料产业园等全区各条战线,全面落实省、市“拼抢一季度、实现开门红”部署要求的“以实干赢实效”氛围愈发浓厚。
从迅速落地、生根成长,到稳健壮大、赢得先机,2024年以来,经济开发区超纯矿物新材料产业取得显著成果。近日,省工信厅正式公布未来产业先导区创建单位名单,三门峡经济开发区凭借独特优势和发展潜力成功入选,成为三门峡市及河南省唯一一家专注于新一代电子材料领域发展的未来产业先导区。这标志着经济开发区在推动产业创新升级、培育新兴经济增长点等方面取得了扎实成效,将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省、市唯一”、入选未来产业先导区,这是经济开发区创新发展历程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经济开发区积极响应省、市关于未来产业发展的号召,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超纯矿物产业化的决策部署,在新材料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方面付出了大量努力、探索出一定经验。
2024年2月28日,超纯矿物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该研究院同样聚焦超纯矿物新材料领域的国际前沿技术和产业发展方向,助推河南省从原材料大省向新材料强省转变。8月23日,自然资源部超纯矿物新材料重点实验室(筹)揭牌活动在三门峡市举行。该实验室的建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的实际行动,是推动新时代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推进关键基础材料产业化的具体举措。
展望超纯矿物新材料产业未来发展,三门峡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周童话语铿锵:“经济开发区将坚持创新引领,坚定不移走好绿色转型、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之路。在高质量实现超纯矿物产业化方面,我们将继续全力支持、聚力服务各科研平台、实验室和相关企业,助推实现技术攻关、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围绕超纯矿物新材料上下游,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协同发展。经济开发区将以谋定而后动的坚强决心,集中精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培育、加速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富有核心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加速跑好跑赢新质生产力这一关键赛道。”
数据显示,2024年,经济开发区科技累计支出超2300万元,同比增长45%。过去一年,该区在构建一流创新平台上不断发力攻坚,省部共建超纯矿物新材料重点实验室挂牌,新增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1家、省级中试基地1家,省级研发平台达到23家。与此同时,该区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实现规上企业研发活动“四有”全覆盖。
2024年,该区企业不断以创新赋能发展——超纯矿物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研究成果取得新突破;中科芯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新产品研制迈入新阶段;河南汉量校准检测有限公司跻身全省同行业第一梯队;老牌企业中的代表三门峡赛诺维制药有限公司新研发药品稳步推进。
2
“项目为王”理念强汇聚发展新能量
“项目为王”,实干为要。2月15日,三门峡经济开发区2025年度工作会议召开,全面回顾总结去年整体工作,对今年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动员全区上下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凝聚力量、抢抓机遇,奋力开创开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这意味着,2024年经济开发区“大抓项目”的冲锋号,也将继续响彻2025年。
年度会议凝心聚力本报记者徐小龙摄
2024年以来,经济开发区接续聚力做强未来产业——积极引入科技创新资源,促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辖区年产1万吨电子级高纯石英砂项目、年产1000吨级超高纯石英砂中试工业线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中建材高纯石英产业示范园建成标准化厂房7万平方米,为项目入驻奠定坚实基础。
聚力做强工业经济——积极深化产业融合发展,辖区年产50万只汽车轮毂防脱圈项目实现试生产。
聚力做强数字经济——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积极融入省、市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辖区5G数字服务中心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
长期以来,经济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坚定不移把积蓄发展动能的着力点放在项目建设上,全区上下坚定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坚持以周例会等形式调度项目推进情况,第一时间解决项目建设问题,不断助推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赢得新先机。
2024年,该区共实施重点项目30个,总投资152.2亿元。第十四期“三个一批”在库项目11个,总投资30.02亿元。在各项目推进中,经济开发区精心构建的从矿物材料到高纯石英,再到石英制品及光伏、半导体产品的完整产业链条,尤为引人注目。过去一个时期,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产业前景好的新材料产业重大项目,相继落地该区,全区产业集聚力、技术创新力、行业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3
内育外引双驱动锚定目标产业兴
长期以来,经济开发区坚持内育、外引双向发力,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在产业发展上不断实现新的突破。
2024年,该区以“三大改造”赋能现有企业发展,实施“三大改造”项目12个,总投资25.11亿元,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均达100%。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三大改造”全覆盖。持续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用好用活中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为辖区企业争取融资贷款4.2亿元,扎实助力企业发展。辖区部分重点企业产值,实现同比增长30%。
河南汉量校准检测有限公司受到业界充分认可资料图
不断加强市场主体培育。2024年年末,经济开发区市场主体突破4300家,其中,新增“四上”企业15家,累计121家;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在该区实现稳健发展。
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2025年蛇年春节期间,受国家、省汽车领域消费补贴政策落地的利好因素以及经济开发区良好市场口碑影响,在该区机动车交易市场内,2024年车市的热闹氛围成功延续到了新的一年。
2024年10月,经济开发区在落实国家、省、市大宗商品消费促销政策的基础上,创新实施了可叠加的区级汽车促消费补贴政策,充分激发了市场活力,收获了消费者和企业的广泛赞誉,共发放区级补贴265万元,各级累计补贴2293.98万元,政策创新带动销售营收3.7亿元。
主导产业蓬勃发展,新兴产业势头同样强劲。一段时期以来,经济开发区积极发挥区位优势,充分发展现代服务业。目前,该区已建成河南汉量校准检测有限公司、经开数字服务产业基地等一批项目,已培育河南水环境勘测设计有限公司、河南林丰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等8家生产服务类高新技术企业。相关企业均呈现良好发展态势,部分业务领域填补了全市相关产业空白。目前,该区现代服务业企业年营收超亿元企业1家,营收超5000万元、2000万元企业各1家。
4
提升品质促更新人民城市为人民
2025年2月13日,正月十五元宵节晚上,经济开发区大街小巷、黄河生态廊道上,布置精巧的各色彩灯照亮节日夜空,吸引了众多市民、外地游客相聚一起,打卡拍照、惬意游玩,共庆元宵佳节。
蛇年春节以来,这样气氛火热、人气十足的画面已经成了市民和游客在经济开发区“过年”的常态。在社交媒体上,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许多网友、游客分享自己在经济开发区打卡的照片,并分享各式各样的拍照攻略——“从这个角度拍‘翊初(地标雕塑)’,绝了!”“一家人适合在‘花海’这里来张全家福”“情侣在这里拍照,特别‘出片’”……
沿黄生态廊道(经济开发区段)花灯璀璨本报记者张朝峰摄
2024年,经济开发区全力推动中心城区提质更新。该区实施北环路综合提升项目,提升改造面积5万余平方米,打造8个沿路景观点,优化了城市路网格局,提升了城市品质。实施黄河生态廊道(经济开发区段)综合提升项目,累计提升面积15万平方米,完成水土流失治理4公顷。
2024年5月1日,在三门峡黄河文化旅游节开幕前夕,位于黄河生态廊道(经济开发区段)的三门峡经济开发区沿黄“非遗”街区投入运行,很快就受到广大市民和游客的关注与喜爱。
目前,沿黄“非遗”街区已成为我市百里黄河生态廊道上又一亮丽景观。三门峡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宋黎静表示:“一直以来,经济开发区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根据自身资源禀赋,突出做好‘新河文山农’五篇文章,实施黄河生态廊道经济开发区段提升提质建设、创新打造沿黄‘非遗’街区便是具体举措之一。2025年,我们还将充分利用黄河生态廊道、沿黄‘非遗’街区等特色资源优势,进一步谋划特色鲜明活动,持续将群众游客‘流量’升级为消费‘能量’、文化‘储量’和经济‘增量’。”
在位于沿黄“非遗”街区不远处的北环西路上,经济开发区规划的文创商业街区项目,相关方案也已设计完成,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后续工作。
在我市文博城片区,该区重点推进崤山路南56街坊城市更新项目,相关建设工程顺利推进。同时,该区采取“以购代建”的方式实现群众尽快高质量回迁,最大限度缩短群众回迁时间。
2024年以来,在位于我市主城区东部的经济开发区东区,基础设施提质提升工作进一步加快。以超纯矿物新材料产业园建设为引领,水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供电系统工程建设扎实推进,道路管网改造不断提升提质,该区东区从项目加速建设、到企业稳健运行,都具备更加坚实的保障。
5
持之以恒惠民生宜居宜业增福祉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习近平主席在二○二五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
2024年,经济开发区着力在民生改善和守牢底线上实现新突破,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本报记者徐小龙摄
干净舒心的便民食堂开进了小区,“足不出户”就能解决一日三餐;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水平逐年提高,三门峡德孝苑颐养中心成为老年人安享晚年的新选择;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进一步扩大受益面,更多群众居住体验更加安心舒心;经济开发区彩虹家园幸福重建中心多次开班,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朋友通过学习与锻炼,重燃生活激情,实现“康复即就业”;各类民生保障政策措施和资金,一次次第一时间落实到位……
2024年,经济开发区围绕群众急难愁盼大事小事,开展民生领域集中攻坚,完成重点民生实事12类14项。全力兜牢“三保”底线,各类民生资金足额落实到位,累计发放各项民政资金167.98万元,惠及13203人次。着力改善老旧小区脏乱差问题,实施了13个老旧小区改造和老甘棠路东、滨湖路东两个片区(5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作。加快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成了一体化智慧养老中心,初步形成机构、社区、居家为一体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全区安全生产等工作呈现良好局面。
6
党建引领强保障奋进足音更铿锵
经济开发区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到各项事业之中。2024年,该区党工委开展“第一议题”学习32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2次。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深入推进“五星”支部建设。持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面向社会公开招录(遴选)10余名优秀人才,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创新开展“能力作风提升年”活动,以检视问题整改为抓手,补齐制度短板,堵塞工作漏洞。扎实做好党纪学习教育各项工作,观看警示教育片1312人次,参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网络课程学习1500余人次,使全体党员干部切实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高质量开展集中整治工作,落实全方位问题线索排查、全员督导、全时段线索研判、全力量快查快办“四项机制”。全区干部队伍团结一心、斗志昂扬,想干事、干成事的氛围浓厚,整体发展呈现了良好势头。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本报记者徐小龙摄
2025同心协力绘蓝图接续奋斗再出发
春天里的崤函大地,东风浩荡,生机勃发。
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生长在黄河岸边的三门峡经济开发区,已经吹响向未来、再进发的奋进号角。
2025年,经济开发区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要求,聚焦“三主”作用发挥,坚持以建设国家级经开区为目标,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党的建设为保障,统筹推进城市更新、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等各项工作。
驱动创新引擎培育新质产能
科技创新产业园巍然屹立本报记者张朝峰摄
2025年,经济开发区将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动力保障。持续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助推省部共建超纯矿物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完成验收,推进重点企业创新平台完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力争在国家、省级创新平台领域实现新突破。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强化企业服务,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坚持贯通产学研用,为超纯矿物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中科芯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等平台做大做强提供坚强有力支撑,加速推进企业新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
狠抓项目建设夯实发展之基
2025年,经济开发区将持续树牢“项目为王”理念,紧盯2025年省市重点项目、“三大改造”项目等,加强统筹协作,不断推进项目建设提质增效、有效投资持续增长。2025年计划实施重点项目34个,总投资185.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4.9亿元。高质量推进“三大改造”项目进一步提质升级。重点推动医药产业园、中建材高纯石英产业示范园等项目开工建设。
聚焦主导产业延链强链补链
超纯矿物新材料实验室外景资料图
今年一季度,项目的接连签约,为经济开发区“开门红”“全年红”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1月6日,该区举行年产1.5万吨电子级硅微粉生产项目签约仪式,我市超纯矿物新材料产业集群得到进一步壮大。2月14日,该区举行医疗健康产业园项目签约仪式,作为该区传统主导产业之一的生物医药产业板块,再添一块延链补链的崭新“拼图”。
2025年,经济开发区将持续坚持“内育外引”工作思路,树牢“项目为王”理念,聚焦主导产业,以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加快“四上企业”培育为抓手,助推现有企业实施“三大改造”和对标提升,逐步做大做强。围绕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充分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产值实现增长,全面做大做强。
围绕2025年超纯矿物产业发展,宋黎静表示:“今年我们将继续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战略部署,进一步高质量建好超纯矿物新材料产业园,充分拉长新材料产业链条;着力推动年产2万吨超高纯石英砂、年产1万只大直径石英坩埚等重点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加快投产达效,推动相关新项目签约落地、强链补链;全力落实超纯石英产业规划,积极引进光伏、半导体等下游产业项目,加速实现超纯矿物产业初具规模的阶段目标。”
加快城市更新打造宜居之城
夜幕下的“翊初”熠熠生辉杜杰摄
2025年,经济开发区继续将城市更新作为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的抓手,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全力打造宜居城市。加快崤山路南56街坊城市更新项目建设步伐;抓好沿黄文旅产业发展,推进文化特色街区项目;持续推进黄河生态廊道(经济开发区段)改造提升。不断加强东区基础设施建设,为项目建设、企业发展提供充足要素保障。
强化民生保障增进民生福祉
蛇年新春,经济开发区举行迎新春文艺汇演本报记者徐小龙摄
2025年,经济开发区将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把“三保”作为重中之重,全面兜牢兜实“三保”底线,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摆在突出位置,持续实施好重点民生实事,加大老旧小区改造、社区老年餐厅建设、智慧养老体系建设等投入力度,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强化各便民利民平台作用,着力解决好民生诉求。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
着力防范风险兜牢发展底线
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树牢大安全大应急意识,织密筑牢安全防线。严格按照安全生产“三管三必须”工作要求,做好隐患排查整治。加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严格落实“123”和“321”工作机制,确保汛期安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基层治理体系。
强化党建引领夯实发展保障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切实以党建高质量引领保障发展高质量。强化思想政治建设,持之以恒加强理论武装、锤炼党性修养,切实重视和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用足、用活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优势。持续夯实基层基础,深化“五星”支部创建。锤炼过硬能力作风,持续深化能力作风提升活动。坚定不移正风肃纪,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不断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的关键之年,也是我们创建国家级经开区加速奋进之年。”展望2025年工作,三门峡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周童满怀信心,“新的一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省委‘四高四争先’部署要求,进一步完善工作思路、明晰工作重点、优化工作举措,紧紧围绕现代化三门峡建设‘13561’工作布局、‘新河文山农’五篇文章、‘十个新提升’目标要求,全面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以赴拼经济,铆足干劲抓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贡献更大的经济开发区力量。”
经济开发区具有得天独厚的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 本报记者 陈海洋摄